新闻中心 分类>>

口述泸州40年丨在甘孜建起“泸州班”夏世武的“泸乡情”

2023-11-12 19:33:0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口述泸州40年丨在甘孜建起“泸州班”夏世武的“泸乡情”2010年,按照省委统一部署要求,泸州市选派干部人才到甘孜州乡城县开展帮扶工作。至今,这份“泸乡缘”已延续了十多年。

  2018年9月,我与泸县的28位同事一同奔赴乡城,成为泸州市援乡城县工作队队员,挂职乡城县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直到2023年7月回到泸州。

  在乡城,我们关注当地教师的能力提升,常态化开展“区域组团式帮扶”,升级改造校园基础设施,做好“校对校”结对帮扶,探索“校联体”结对共建。

  在乡城支教的这5年,我们用行动回答了“我来乡城为什么,来到乡城干什么,离开乡城留什么”问题,留下了一段永相联的“泸乡情”。

口述泸州40年丨在甘孜建起“泸州班”夏世武的“泸乡情”(图1)

  “亲爱的郑爸爸竞博JBO,这两年来有您的陪伴,我们非常幸福。是您教会了我们那些不懂的事,让我们明白了毕业后要开启新的旅程,也会有新的朋友和老师,可我们始终忘不了您。谢谢您包容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学生竞博JBO,这里是您的第二个家,盼您常回家看看……”这是乡城县中学“泸州班”的孩子在毕业离校时,写给班主任郑宇的话。

  在乡城中学有一个特殊的班级——“泸州班”,这是泸州市对口援建采取的创新举措,通过泸州优秀教师的传帮带,转变当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以点带面促进全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019年9月,泸县毗卢镇中峰学校教师郑宇成为这个班的班主任。 郑宇说,他第一次走进乡城县中学就蒙了。学生说藏语,他如同听“天书”,只好通过“翻译”交流。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果断地承担下当班主任的任务。从此,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第一个赶到教室督促孩子们上早自习,晚上守到晚自习结束,最后一个离开。郑宇用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全班孩子学习成绩的大幅度提升。

  在“泸州班”,孩子们叫郑宇“大哥哥”“郑爸爸”。有一次,郑宇在校门口发现学生多吉的鞋子破烂,脚趾露在外面。得知多吉的外婆常年生病吃药,家庭困难,郑宇掏出200元钱递过去,语重心长地说:“多吉,拿去买双鞋子吧。今后,我就是你的大哥哥,遇到什么困难你就来找我。”

  在乡城县,像“泸州班”这样的温情故事不胜枚举。在乡城县有些偏远的地方,群众生活条件艰苦,学生缺少书包、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具。

  我和队员们奔走呼吁,联系了泸县海潮镇学校、泸县潮河镇学校、泸县五中、泸县九中等,为当地的学校赠送打印机、电脑等办公用品,为学生们带去急需的防寒衣物、鞋子、书包、文具等。

口述泸州40年丨在甘孜建起“泸州班”夏世武的“泸乡情”(图2)

口述泸州40年丨在甘孜建起“泸州班”夏世武的“泸乡情”(图3)

  2018年9月,泸州市委、市政府对开展帮扶工作提出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被帮扶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我们探索支教教师“支教+下沉挂职”的一岗双责模式,教师们既承担学校教学工作,又参与学校管理,在充实学科紧缺专任教师的同时,又保证对学校管理的引领促进。

  乡城县面积大,乡镇之间的距离远,最远的学校离县城150多公里,中途要翻越3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

  我提前计划好行程、备足干粮,尽量节约途中奔波的时间,只为多听几节课,多与教师们交流教学经验与方法。

  5年来,我记满了10多本听课笔记本,与次仁友珍、丁秀琴、格绒扎姆等年轻教师结对,带领他们从课程标准与文本解读开始,做好学情分析、总结教学得失,帮助他们快速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口述泸州40年丨在甘孜建起“泸州班”夏世武的“泸乡情”(图4)

  乡城县的学校分布广而散,我们开展“区域教研共同体”活动,以片区寄宿制学校为龙头,组成了六大教研共同体竞博JBO,依托共同体开展教研、赛课、展评、送教等活动,以及教学常规督导。

  我们还多次组织全县骨干教师到泸县跟岗培训,考察泸县优质学校,观摩校本研修,开展教学研讨和校园文化交流,把泸州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到雪域高原。丰富的教师培训活动,有效促进了被帮扶学校管理水平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口述泸州40年丨在甘孜建起“泸州班”夏世武的“泸乡情”(图5)

  我们制定了《乡城县教育系统专业人才培训培养项目2021-2025年规划实施方案》,开展了全县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全县教导主任提升培训及教学技能大赛,常态化开展泸州教育专家团送培送教及校联体活动,组织乡城县100余名校长、骨干教师到泸州重点学校考察学习,多渠道多形式提升当地学校的教学水平。

  不仅如此,我们主研的教科研课题《1+3对口帮带促进民族地区青年教师快速提升实践与研究》,获得甘孜州首个省级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一等奖,填补了乡城教育的空白。

口述泸州40年丨在甘孜建起“泸州班”夏世武的“泸乡情”(图6)

  在乡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首歌:“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为乡城发展牵线搭桥,深化泸乡两地情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泸州先后向乡城县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了教育扶贫专项基金项目、教育系统专业人才培训培养项目、全民健身中心改造项目、正斗乡普龙村教育扶贫项目等民生工程,创建“泸乡缘”教育奖励资助基金,奖励和资助学生200多人,总金额超过15万元。

  泸县有7所学校与乡城县13所学校建立“校对校”结对帮扶关系,向乡城县的学校捐赠图书、学习资料、办公设备、体育用品、防寒衣物等,累计价值超过20万元。

  自对口帮扶以来,我们有90多位教师为乡城教育的发展倾注了心血,对口培养了80多名乡城籍高中学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深造。

  泸乡教育携手共进,共同发展。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我和同事们回来了,新的队员又奔赴乡城县接续奋斗。

  我们和乡城教育从相遇到相聚、相识到相知、相望到相信,我们的人生因援建而更加精彩,生命因支教而更加坚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