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pdf

2024-07-15 05:38:4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pdf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可以将自行车运动器械的形态自由地变形为立式形态、坐式形态、跳舞形态及骑马形态等多种形态,从而不仅可以享受多种运动,而且可以用一个运动器械代替多种运动器械,即使在变形的状态下也能够以与使用者的身体尺寸相适合的形式调整形态及大小,通过将自行车运动器械的重心从当前的下端变更为使用者的胯股所位于的上端,不仅重心稳定,而且稳定性优秀,因此可以防止运动器械使用者因体重向一侧方向倾斜而坠落及跌落的危险,自行车运动器械向全方向倾斜及活动自由,使用者在坐在以通过弹簧连接至本体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40963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2.25 (21)申请号 1.5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22)申请日 2021.01.13 代理人 朱健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0- 2020.06.03 KR A99Z 99/00 (2006.01)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21.09.01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KR2021/000482 2021.01.13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21/246604 KO 2021.12.09 (71)申请人 金东秀 地址 韩国京畿道乌山市 (72)发明人 金东秀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9页 附图11页 (54)发明名称 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可 以将自行车运动器械的形态自由地变形为立式 形态、坐式形态、跳舞形态及骑马形态等多种形 态,从而不仅可以享受多种运动,而且可以用一 个运动器械代替多种运动器械,即使在变形的状 态下也能够以与使用者的身体尺寸相适合的形 式调整形态及大小,通过将自行车运动器械的重 心从当前的下端变更为使用者的胯股所位于的 上端,不仅重心稳定,而且稳定性优秀,因此可以 防止运动器械使用者因体重向一侧方向倾斜而 坠落及跌落的危险,自行车运动器械向全方向倾 斜及活动自由,使用者在坐在以通过弹簧连接至 A 本体部的状态设置的椅子上的状态下可以同时 2 获得踩踏板的自行车运动效果、借助于弹簧的弹 3 3 6 力的骑马运动效果以及健美自行车运动效果。 9 0 4 1 1 N C CN 114096332 A 权利要求书 1/3页 1.一种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其作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的框架形状体,包括一对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 第二本体以与第一本体对称的形式配置,一对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包括上侧水平部件、下 侧水平部件以及垂直部件并形成为 形状,且在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贯通形成 有多个紧固连接孔,其中,上侧水平部件沿水平方向形成,下侧水平部件与上侧水平部件在 垂直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垂直部件以对上侧水平部件和下侧水平部件的一侧进行连接的 形式沿垂直方向形成并在其上端部及下端部开放形成开口; 支撑部,其设置于本体部的下部,用于对本体部进行支撑,包括支撑部件、第一辅助支 撑部件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支撑棒,且在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贯通形成有多个 紧固连接孔,其中,支撑部件作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的框架形状体,形成为条状,第一 辅助支撑部件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以对称的形式分别插入设置于支撑部件的两侧端部,在 其中心部凸出形成有辅助结合片并形成为“T”形状,支撑棒向上方凸出形成于第一辅助支 撑部件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的中心部; 车座部,其包括车座高度调节部件、车座移动部件、安坐部件及车座连接部件,车座高 度调节部件设置于本体部的垂直部件中任意一个垂直部件,用于调节高度,车座移动部件 作为为了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于车座高度调节部件而具有移动孔的管形态,在其两侧面形 成有设置孔,安坐部件供使用者就座,车座连接部件对车座移动部件和安坐部件进行连接; 把手部,其包括把手高度调节部件、把手移动部件、手柄部件及把手连接部件,把手高 度调节部件设置于本体部的垂直部件中另一个垂直部件,用于调节高度,把手移动部件作 为为了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于把手高度调节部件而具有移动孔的管形态,在其两侧面形成 有设置孔,手柄部件供使用者抓握,把手连接部件对把手移动部件和手柄部件进行连接;以 及 踏板部,其以可分离的形式设置于本体部的水平部件或垂直部件,包括踏板移动部件、 踏板部件及驱动部,踏板移动部件在内部形成有安放空间,且在其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 的形式形成有多个设置孔,踏板部件连接于踏板移动部件的上部面,使用者通过用脚踩踏 板部件而使之旋转, 形成于本体部和支撑部的各紧固连接孔的大小,与形成于车座部的车座移动部件、把 手部的把手移动部件及踏板部的踏板移动部件的各设置孔的大小相对应,形成于本体部和 支撑部的各紧固连接孔的间距,与形成于踏板部的踏板移动部件的各设置孔的间距相对 应,将各设置孔和紧固连接孔配置于相同位置后,以用连接部件进行紧固连接并结合的形 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 在本体部的第一本体的上侧水平部件或下侧水平部件中任意一个水平部件的端部凸 出形成有结合片,在第二本体的下侧水平部件或上侧水平部件中另一个水平部件的端部凸 出形成有结合片,在第一本体的上侧水平部件或下侧水平部件凸出形成的结合片,以可分 离的形式插入结合于第二本体的上侧水平部件或下侧水平部件的中空内,在第二本体的下 侧水平部件或上侧水平部件凸出形成的结合片,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结合于第一本体的下 侧水平部件或上侧水平部件的中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 2 2 CN 114096332 A 权利要求书 2/3页 通过形成于垂直部件的下端部的开口,在第一辅助支撑部件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的中 心部凸出形成的支撑棒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中空内部,其中,垂直部件沿垂直方向 形成于本体部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一辅助支撑部件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插入设置于 支撑部的支撑部件两侧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 通过形成于各垂直部件的上端部的开口,车座部的车座高度调节部件或把手部的把手 高度调节部件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中空内部,各垂直部件沿垂直方向形成于本体部 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 连接棒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在第一辅助结合部件及第二辅助结合的中心部上 部面凸出形成的支撑棒的上部,连接棒形成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在其一个侧面,狭槽 形态的移动孔贯通形成于上部,在移动孔的下部设置有固定环,在其内部中空沿垂直方向 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移动弹簧部件,在本体部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垂直部件外侧面上 部,具有结合槽的结合部件沿水平方向凸出设置,在结合部件的下部设置有固定环, 在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和连接棒之间设置有移动棒,移动棒的一侧以可分离的形式插 入结合于在各垂直部件的外侧面上部形成的结合部件的结合槽内,另一侧通过形成于连接 棒的上部的移动孔向中空内插入设置,并连接至移动弹簧部件的上端部,在第一本体及第 二本体和连接棒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部件,连接弹簧部件在一侧和另一侧端部形成有环部 件,连接弹簧部件的一侧环部件结合于在各垂直部件的外侧面下部形成的固定环,另一侧 环部件结合于在连接棒的下部设置的固定环,当本体部在垂直方向上升降时,随着本体部 的移动,与本体部的结合部件连接的移动棒借助移动弹簧部件的弹性沿垂直方向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 固定棒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在第一辅助结合部件及第二辅助结合部件的中心 部上部面凸出形成的支撑棒的上部,固定棒形成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在一侧面沿垂 直方向形成有狭槽形态的旋转孔,在其内部中空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旋转弹簧部 件,为了能够实现空转,在上端部以可分离的形式设置有旋转盖,旋转盖的下部连接至旋转 弹簧部件,在本体部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垂直部件外侧面上部设置有固定环, 在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和固定棒之间设置有固定弹簧部件,固定弹簧部件在一侧和另 一侧端部形成有环部件,固定弹簧部件的一侧环部件连接于在各垂直部件的外侧面上部形 成的固定环,另一侧环部件通过旋转部件连接于旋转弹簧部件,旋转部件的一侧和另一侧 分别贯通形成有连接孔,连接孔中任意一个连接孔与固定弹簧部件的环部件连接,另一个 连接孔与旋转弹簧部件连接, 随着由旋转盖的旋转导致的旋转弹簧部件的旋转,连接至固定弹簧部件的旋转部件沿 着以螺旋形态形成的旋转弹簧部件上下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 固定部件以可分离的形式分别插入设置于第一辅助支撑部件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的 两侧端部,在固定部件的一侧上部面向上方凸出形成有辅助支撑棒,辅助固定棒以可分离 的形式插入设置于各辅助支撑棒的上部,辅助固定棒形成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在一 个侧面沿垂直方向形成有狭槽形态的辅助旋转孔,在其内部中空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具有弹 3 3 CN 114096332 A 权利要求书 3/3页 性的辅助旋转弹簧部件,为了能够实现空转,在上端部以可分离的形式设置有辅助旋转盖, 辅助旋转盖的下部连接至辅助旋转弹簧部件,在本体部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垂直部件 两侧面上部分别设置有固定环, 在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和各辅助固定棒之间分别设置有辅助固定弹簧部件,辅助固定 弹簧部件在一侧和另一侧端部形成有环部件,辅助固定弹簧部件的一侧环部件连接于在各 垂直部件的两侧面上部形成的各固定环,另一侧环部件通过辅助旋转部件连接于各辅助固 定孔的辅助旋转弹簧部件,辅助旋转部件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贯通形成有辅助连接孔,辅 助连接孔中任意一个辅助连接孔与辅助固定弹簧部件的环部件连接,另一个辅助紧固连接 孔与辅助旋转弹簧部件连接, 随着由辅助旋转盖的旋转导致的辅助旋转弹簧部件的旋转,连接至辅助固定弹簧部件 的辅助旋转部件沿着以螺旋形态形成的辅助旋转弹簧部件上下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 本体部还包括脚踏部, 脚踏部包括脚踏移动部件和脚踏部件,脚踏移动部件作为以可移动的形式插入设置于 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且具有移动孔的管形态,在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形成有多个 设置孔,脚踏部件与脚踏移动部件连接,形成为板体,以便使用者的脚放在上面。 4 4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1/19页 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运动器械,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可 以将自行车运动器械的形态变形为多种形态,从而可以享受多种运动,即使在变形的状态 下也能够以与使用者的身体尺寸相匹配的形式调整形态及大小,通过将自行车运动器械的 重心从下端变更为上端而使重心稳定,自行车运动器械向全方向倾斜及活动自由,在坐在 椅子上的状态下可以同时获得踩踏板的自行车运动效果、借助于弹簧的弹力的骑马运动效 果以及健美自行车运动效果。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骑自行车是能够保持及增进健康和体力的最经济且有效的运动方法。 [0003] 这样的骑自行车作为主要使用下肢的大肌肉的有氧运动,可以使心肺功能及下肢 肌肉力量发达,提升循环系统的功能及持久力,并且不会给关节造成负担,所以对下肢肌肉 力量薄弱者、关节脆弱者、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及肥胖者等而言都是有效的运动。 [0004] 此外,优点在于,可以在多种道路和地形骑行较远的距离,可以不厌烦地进行运 动。 [0005] 最近,室内也普及了很多可以利用自行车进行运动的自行车运动器械,一般的自 行车运动器械随着踩踏板而给大腿及小腿部分带来运动效果,另外,随着轮流踩两侧踏板 进行运动,臀部及腰部左右晃动,由此产生运动效果及减重效果。 [0006] 这样的自行车运动器械通常包括:车座,使用者坐在上面可以进行运动;自行车本 体,其通过车座管连接于车座的下部;基底框架,其固定于自行车本体的下侧,用于支撑自 行车本体;把手管,其形成一定角度并附着于自行车本体的一侧上部;把手,其固定于把手 管的上侧;以及一对踏板,其设置于自行车本体的中央两侧。 [0007] 上述的自行车运动器械是使用者坐在车座上抓住把手的同时将脚放在踏板上后 踩踏板而使之旋转从而进行运动。 [0008] 这里,设置于室内的自行车运动器械的情况,在不受季节和天气的限制的情况下 使用者可以在希望的时间调节速度和阻力并调整运动强度,所以比起在室外的运动,优点 在于可以运动正确的量,但缺点在于,室内是单纯地踩踏板进行运动,运动过程无聊,运动 时在室内会产生灰尘,同时从自行车车轮的摩擦面产生的粉末等会给呼吸器官造成不 良影响。 [0009] 并且,自行车运动器械形成为在坐着的状态下踩踏板而进行自行车运动的结构, 从而可以进行下肢为主的部分运动,但问题在于在获得全身运动效果方面存在限制。 [0010] 此外,问题在于,自行车运动器械以适合的形式构成,难以供包括男女老少在 内的所有家族成员使用。 [0011] 而且,自行车运动器械的情况,虽然其大小相当并在室内占据一定空间,但问题在 于,除自行车运动之外没有其他功能,相比于设置场所效率低下。 [0012]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如图1所示,提出一种兼具跳舞型及骑马型的自行车运 5 5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2/19页 动器械,其构成为,将现有的自行车运动器械10的各侧面用弹簧部件11连接,借助弹簧部件 的弹力向前、后、左、右在一定范围内倾斜。 [0013] 但是,这样的自行车运动器械的情况,运动时重心形成于自行车运动器械的下端, 利用自行车运动器械10进行跳舞形态的运动时,体重集中在下端,由于使用者的体重向某 一侧倾斜时,有使用者坠落或跌落等安全问题。 [0014] 因此,实情是要求一种不仅可以进行单纯地骑自行车运动而且具有多种运动功能 且使用者可以安全地使用的自行车运动器械。 [0015] (专利文献1)韩国登记专利第10‑1564677号 [0016] (专利文献2)韩国登记专利第10‑0525807号 发明内容 [0017]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 械,可以将自行车运动器械的形态自由地变形为立式形态、坐式形态、跳舞形态及骑马形态 等多种形态,从而不仅可以享受多种运动,而且可以用一个运动器械代替多种运动器械,即 使在变形的状态下也能够以与使用者的身体尺寸相匹配的形式调整形态及大小。 [0018] 并且,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通过将自行车运动器械 的重心从当前的下端变更为使用者的胯股所位于的上端,不仅重心稳定,而且稳定性方面 优秀,因此可以防止运动器械使用者因体重向一侧方向倾斜而坠落及跌落的危险,自行车 运动器械向全方向倾斜及活动自由,使用者在坐在以通过弹簧连接至本体部的状态设置的 椅子上的状态下可以同时获得踩踏板的自行车运动效果、借助于弹簧的弹力的骑马运动效 果以及健美自行车运动效果。 [0019] 而且,本发明想要实现的技术课题不限制于以上提及的技术课题,在本发明所属 的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人从下面的记载可以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课题。 [002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其作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 形态的框架形状体,包括一对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二本体以与第一本体对称的形式配 置,一对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包括上侧水平部件、下侧水平部件以及垂直部件并形成为 形状,且在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贯通形成有多个紧固连接孔,其中,上侧水 平部件沿水平方向形成,下侧水平部件与上侧水平部件在垂直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垂直 部件以对上侧水平部件和下侧水平部件的一侧进行连接的形式沿垂直方向形成并在其上 端部及下端部开放形成开口;支撑部,其设置于本体部的下部,用于对本体部进行支撑,包 括支撑部件、第一辅助支撑部件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支撑棒,且在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 的形式贯通形成有多个紧固连接孔,其中,支撑部件作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的框架形 状体,形成为条状,第一辅助支撑部件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以对称的形式分别插入设置于 支撑部件的两侧端部,在其中心部凸出形成有辅助结合片并形成为“T”形状,支撑棒向上方 凸出形成于第一辅助支撑部件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的中心部;车座部,其包括车座高度调 节部件、车座移动部件、安坐部件及车座连接部件,车座高度调节部件设置于本体部的垂直 部件中任意一个垂直部件,用于调节高度,车座移动部件作为为了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于 车座高度调节部件而具有移动孔的管形态,在其两侧面形成有设置孔,安坐部件供使用者 就座,车座连接部件对车座移动部件和安坐部件进行连接;把手部,其包括把手高度调节部 6 6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3/19页 件、把手移动部件、手柄部件及把手连接部件,把手高度调节部件设置于本体部的垂直部件 中另一个垂直部件,用于调节高度,把手移动部件作为为了以可移动的形式设置于把手高 度调节部件而具有移动孔的管形态,在其两侧面形成有设置孔,手柄部件供使用者抓握,把 手连接部件对把手移动部件和手柄部件进行连接;以及踏板部,其以可分离的形式设置于 本体部的水平部件或垂直部件,包括踏板移动部件、踏板部件及驱动部,踏板移动部件在内 部形成有安放空间,且在其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形成有多个设置孔,踏板部件连 接于踏板移动部件的上部面,使用者通过用脚踩踏板部件而使之旋转;形成于本体部和支 撑部的各紧固连接孔的大小,与形成于车座部的车座移动部件、把手部的把手移动部件及 踏板部的踏板移动部件的各设置孔的大小相对应,形成于本体部和支撑部的各紧固连接孔 的间距,与形成于踏板部的踏板移动部件的各设置孔的间距相对应,将各设置孔和紧固连 接孔配置于相同位置后,以用连接部件进行紧固连接并结合的形式形成。 [0021] 这里,在本体部的第一本体的上侧水平部件或下侧水平部件中任意一个水平部件 的端部凸出形成有结合片,在第二本体的下侧水平部件或上侧水平部件中另一个水平部件 的端部凸出形成有结合片,在第一本体的上侧水平部件或下侧水平部件凸出形成的结合 片,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结合于第二本体的上侧水平部件或下侧水平部件的中空内,在第 二本体的下侧水平部件或上侧水平部件凸出形成的结合片,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结合于第 一本体的下侧水平部件或上侧水平部件的中空内。 [0022] 并且,通过形成于垂直部件的下端部的开口,凸出形成于第一辅助支撑部件及第 二辅助支撑部件的中心部的支撑棒向中空内部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其中,垂直部件 沿垂直方向形成于本体部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一辅助支撑部件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 插入设置于支撑部的支撑部件两侧端部。 [0023] 另外,通过形成于各垂直部件的上端部的开口,车座部的车座高度调节部件或把 手部的把手高度调节部件向中空内部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各垂直部件沿垂直方向形 成于本体部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 [0024] 优选地,连接棒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在第一辅助结合部件及第二辅助结合 部件的中心部上部面凸出形成的支撑棒的上部,连接棒形成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在 其一侧面,狭槽形态的移动孔贯通形成于上部,在移动孔的下部设置有固定环,在其内部中 空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移动弹簧部件,在本体部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垂直部 件外侧面上部,具有结合槽的结合部件沿水平方向凸出设置,在结合部件的下部设置有固 定环,在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和连接棒之间设置有移动棒,移动棒的一侧以可分离的形式 插入结合于在各垂直部件的外侧面上部形成的结合部件的结合槽内,另一侧通过形成于连 接棒的上部的移动孔向中空内插入设置,并连接至移动弹簧部件的上端部,在第一本体及 第二本体和连接棒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部件,连接弹簧部件在一侧和另一侧端部形成有环 部件,连接弹簧部件的一侧环部件结合于在各垂直部件的外侧面下部形成的固定环,另一 侧环部件结合于在连接棒的下部设置的固定环,当本体部在垂直方向上升降时,随着本体 部的移动,与本体部的结合部件连接的移动棒借助移动弹簧部件的弹性沿垂直方向升降。 [0025] 代替性地,固定棒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在第一辅助结合部件及第二辅助结 合部件的中心部上部面凸出形成的支撑棒的上部,固定棒形成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 在一侧面沿垂直方向形成有狭槽形态的旋转孔,在其内部中空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具有弹性 7 7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4/19页 的旋转弹簧部件,为了能够实现空转,在上端部以可分离的形式设置有旋转盖,旋转盖的下 部连接至旋转弹簧部件,在本体部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垂直部件外侧面上部设置有固 定环,在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和固定棒之间设置有固定弹簧部件,固定弹簧部件在一侧和 另一侧端部形成有环部件,固定弹簧部件的一侧环部件连接于在各垂直部件的外侧面上部 形成的固定环,另一侧环部件通过旋转部件连接于旋转弹簧部件,旋转部件的一侧和另一 侧分别贯通形成有连接孔,连接孔中任意一个连接孔与固定弹簧部件的环部件连接,另一 个连接孔与旋转弹簧部件连接,随着由旋转盖的旋转导致的旋转弹簧部件的旋转,连接至 固定弹簧部件的旋转部件随着以螺旋形态形成的旋转弹簧部件上下升降。 [0026] 这里,固定部件以可分离的形式分别插入设置于第一辅助支撑部件及第二辅助支 撑部件的两侧端部,在固定部件的一侧上部面向上方凸出形成有辅助支撑棒,辅助固定棒 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各辅助支撑棒的上部,辅助固定棒形成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 态,在一侧面沿垂直方向形成有狭槽形态的辅助旋转孔,在其内部中空沿垂直方向设置有 具有弹性的辅助旋转弹簧部件,为了能够实现空转,在上端部以可分离的形式设置有辅助 旋转盖,辅助旋转盖的下部连接至辅助旋转弹簧部件,在本体部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 垂直部件两侧面上部分别设置有固定环,在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和各辅助固定棒之间分别 设置有辅助固定弹簧部件,辅助固定弹簧部件在一侧和另一侧端部形成有环部件,辅助固 定弹簧部件的一侧环部件连接于在各垂直部件的两侧面上部形成的各固定环,另一侧环部 件通过辅助旋转部件连接于各辅助固定孔的辅助旋转弹簧部件,辅助旋转部件的一侧和另 一侧分别贯通形成有辅助连接孔,辅助连接孔中任意一个辅助连接孔与辅助固定弹簧部件 的环部件连接,另一个辅助紧固连接孔与辅助旋转弹簧部件连接,随着由辅助旋转盖的旋 转导致的辅助旋转弹簧部件的旋转,连接至辅助固定弹簧部件的辅助旋转部件随着以螺旋 形态形成的辅助旋转弹簧部件上下升降。 [0027] 另外,本体部还包括脚踏部,脚踏部包括脚踏移动部件和脚踏部件,脚踏移动部件 作为以可移动的形式插入设置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且具有移动孔的管形态,在两侧面以 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形成有多个设置孔,脚踏部件与脚踏移动部件连接,形成为板体,以便 使用者的脚放在上面。 [0028] 如以上所述,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效果:不仅可以用一个自行车 运动器械享受多种运动,而且可以用一个自行车运动器械代替立式形态、坐式形态、跳舞形 态及骑马形态等多种运动器械,相比于运动器械购买费用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提升使用 者的满意度,能够以和尺寸相匹配的形式调整形态及大小,设置于家里后,通过一个运 动器械使得儿童和都可以享受运动,将自行车运动器械的重心位置从当前的下端变更 至上端,变更至使用者的跨股左右的位置,从而不仅重心稳定,而且稳定性优秀,因此可以 防止使用自行车运动器械时使用者因体重及重量向一侧方向倾斜及因倾斜而坠落及跌落 的危险, [0029] 并且,本发明可以只更换出故障及有异常的部件,维护简单容易,且可以同时获得 自行车运动效果、骑马运动效果以及健美自行车运动效果,因此通过体验和实际相同的状 况并使用运动器械,可以使得运动效果加倍,自行车运动器械使用者可以获得踩踏板的运 动效果和由椅子的移动产生的运动效果,不仅可以使得身体一部分运动,而且可以进行全 身运动,相比于运动量运动效果卓著的同时可以获得全身有氧运动效果。 8 8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5/19页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概略示出运转现有技术的自行车运动器械时的重心的图。 [0031] 图2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的第一变形例的侧面图。 [0032] 图3是概略示出第一变形例的本体部、车座部、把手部、踏板部及脚踏部的分解图。 [0033] 图4是概略示出第一变形例的支撑部的分解图。 [0034] 图5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的第二变形例的侧面图。 [0035] 图6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的第三变形例的侧面图。 [0036] 图7是概略示出第三变形例的平面图。 [0037] 图8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的第四变形例的侧面图。 [0038] 图9是第四变形例的平面图。 [0039] 图10是根据第四变形例的自行车运动器械的使用状态图。 [0040] 图11是概略示出运转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时的重心的图。 [0041] 图12是概略示出将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变形为多种形态并使用 的使用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具 有通常知识的人可以容易实施。但是,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态实现,并不限定于在此 说明的实施例。并且,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省略了和说明无关的部分,通过整个说明书对相 似的部分赋予相似的附图标号。 [0043]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提到某部分与另一部分“连接”时,这不仅包括“直接连接”的 情况,还包括在其中间放置其他元件“电连接”的情况。另外,当提到某部分“包括”某构成要 素时,只要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就不意味着排除其他构成要素,而是还可以包括其他构成 要素,并且应该理解不事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 部件或它们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0044] 整个说明书中使用的程度用语“约”、“实质上”等,当提及的意思中提到固有的制 造及物质容许误差时,用作该数值或与该数值接近的意思,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并防止 不良侵害者不当地利用正确或绝对的数值所提及的公开内容而使用。在本发明的整个说明 书中使用的程度用语“~(的)步骤”或“~的步骤”不表示“用于~的步骤”。 [0045] 在本说明书中,“部”包括通过硬件实现的单元、通过软件实现的单元、利用硬件和 软件实现的单元。此外,一个单元可以利用两个以上的硬件实现,两个以上的单元也可以通 过一个硬件实现。 [0046] 本说明书中记述为终端、装置或设备所执行的操作或功能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和 相应终端、装置或设备连接的服务器代替执行。同样地,记述为服务器所执行的操作或功能 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和相应服务器连接的终端、装置或设备执行。 [0047] 在本说明书中,记述为和终端映射(Mapping)或匹配(Matching)的操作或功能中 的一部分可以解释为,对终端的识别信息(Identifying Data),即终端机的固有编号或个 人的识别信息进行映射或匹配的意思。 [0048] 在本说明书中,“至少一个”定义为可以指代单数及复数的用语。并且,虽然也可以 9 9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6/19页 使用“至少一个”的用语,但也可以省略,其意思和上面相同。 [0049]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 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的第一变形例的侧面图,图3是概略示出第一变形例的本体部、车座 部、把手部、踏板部及脚踏部的分解图,图4是概略示出第一变形例的支撑部的分解图,图5 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的第二变形例的侧面图,图6是概略示出 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的第三变形例的侧面图,图7是概略示出第三变形例 的平面图,图8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的第四变形例的侧面图,图 9是第四变形例的平面图,图10是根据第四变形例的自行车运动器械的使用状态图,图11是 概略示出运转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时的重心的图,图12是概略示出将根据 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变形为多种形态并使用的使用实施例的流程图。 [0050]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包括本体部100、支撑部300、车 座部500、把手部600和踏板部700。 [0051] 本体部100作为内部具有中空(标号未示出)的管形态的框架形状体,分别包括第 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包括上侧水平部件111、131和下侧 水平部件112、132以及垂直部件113、133并大致形成为 形状,其中,上侧水平部件111、 131沿水平方向形成,下侧水平部件112、132以与上侧水平部件111、131在垂直方向上隔开 一定间隔的形式形成,垂直部件113、133以对上侧水平部件111、131和下侧水平部件112、 132的一侧端部进行连接的形式沿垂直方向形成。 [0052] 这里,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30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在第一本体110的上侧 水平部件111或下侧水平部件112的端部中任意一个水平部件111、112的端部凸出形成有结 合片114,在第二本体130的下侧水平部件132或上侧水平部件131的端部中另一个水平部件 132、131的端部凸出形成有结合片134。换句线的端部中任意一个水平部件111、112的端部凸出形成有结合片114,第二本 体130以与第一本体110对称的形式配置,在上侧水平部件131或下侧水平部件132的端部中 与形成于第一本体110的结合片114错开的相反方向的下侧水平部件132或上侧水平部件 131端部,凸出形成有结合片134。 [0053]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凸出形成于第一本体110的上侧水平部件111或下侧水平部 件112的结合片114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结合于第二本体130的上侧水平部件131或下侧水 平部件132的中空内,凸出形成于第二本体130的下侧水平部件132或上侧水平部件131的结 合片134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结合于第一本体110的下侧水平部件112或上侧水平部件111 的中空内。 [0054] 如此,凸出形成于第一本体110和以与第一本体110对称的形式配置的第二本体 130的上侧水平部件111、131或下侧水平部件112、132的各结合片114、134,插入结合于在第 二本体130及第一本体110的下侧水平部件132、112或上侧水平部件131、111形成的中空内, 从而本体部100大致结合形成为 形状。 [0055] 这里,凸出形成于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上侧水平部件111、131或下侧水 平部件112、132的结合片114、134的大小,以与形成于第二本体130及第一本体110的上侧水 平部件131、111或下侧水平部件132、112的中空的大小相对应的形式形成,从而各结合片 114、134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至各中空内。 10 10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7/19页 [0056]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构成为,在第一本体110的上侧水平部件111凸出形成结 合片114并插入结合至在第二本体130的上侧水平部件131形成的中空内,在第二本体130的 下侧水平部件132凸出形成结合片134并插入结合至在第一本体110的下侧水平部件112形 成的中空内,从而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30以可分离的形式结合,但也可以构成为,在第 一本体110的下侧水平部件112凸出形成结合片114并插入结合至在第二本体130的下侧水 平部件132形成的中空内,在第二本体130的上侧水平部件131凸出形成结合片134并插入结 合至在第一本体110的上侧水平部件111形成的中空内,从而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30以 可分离的形式结合,并且也可以只在第一本体110或第二本体130中任意一个本体110、130 的上、下侧水平部件111、131、112、132凸出形成结合片111、134并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结合 至在其余另一个本体110、130的上、下侧水平部件111、131、112、132形成的中空内,但是不 限定于此,可以多样地变形实施。 [0057] 另外,在构成本体部100的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两侧面贯通形成有用于 连接紧固部件(未示出)的紧固连接孔101,且以隔开相同的一定间隔的形式形成多个紧固 连接孔101。换句话说,在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形自行车运动器械1时,为了结合及固定, 以对螺栓等紧固部件进行连接并固定结合的形式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两侧面 贯通形成多个紧固连接孔101,并且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上侧水平部件111、131 和下侧水平部件112、132及垂直部件113、133的两侧面贯通形成的紧固连接孔101均以相同 的大小及相同的一定间隔隔开并形成有多个。 [0058] 这里,在凸出形成于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各结合片114、134的两侧面也 贯通形成有紧固连接孔101,所述各紧固连接孔101的间隔也形成为与在第一本体110及第 二本体130的上侧水平部件111、131和下侧水平部件112、132及垂直部件113、133形成的各 紧固连接孔101相对应的大小及间隔。 [0059] 如此,贯通形成于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紧固连接孔101和贯通形成于结 合片114、134的紧固连接孔101以相同的大小及间隔形成,从而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30 结合时,将插入结合于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30的中空内的结合片114、134的紧固连接 孔101和形成于第一本体110的第二本体130的紧固连接孔101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后,将螺栓 等紧固部件连接至各紧固连接孔101,由此可以完成本体部100的结合及设置。 [0060] 另一方面,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各垂直部件113、133的上、下端部分别 开放形成开口117a、137a、117b、137b,各开口117a、137a、117b、137b的大小以与各中空的大 小相对应的形式形成。 [0061] 支撑部300包括:支撑部件310;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 其分别插入设置于支撑部件310的两侧端部;以及支撑棒331a、331b,其向上方凸出形成于 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中心部。 [0062] 支撑部件310作为内部具有中空(标号未示出)的管形态的框架形状体,形成为条 状。 [0063] 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支 撑部件310的两侧端部,作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的框架形状体,以插入至支撑部件310 的两侧端部的中空内的形式形成为在其中心部凸出形成有辅助结合片333b的“T”形状。 [0064] 这里,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于 11 11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8/19页 支撑部件310的两侧端部,形成于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中心 部的辅助结合片333b以与形成于支撑部件310的中空的大小相对应的大小形成。 [0065] 所述各支撑棒331a、331b以一体的形式形成于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 支撑部件330b的中心部,并朝向上方凸出形成。 [0066] 这里,支撑棒331a、331b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在本体部100的各垂直部件 113、133的下端部开放形成的开口117b、137b,为此,支撑棒331a、331b以与各垂直部件113、 133的开口117b、137b及中空的大小相对应的形式形成。 [0067] 此时,支撑棒331a、331b通过形成于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各垂直部件 113、133的下端部的开口117b、137b设置于中空内时,凸出形成用于插入设置至各垂直部件 113、133的中心部程度的高度。 [0068] 另外,为了将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变形为跳舞形态并使用,还包 括以插入设置于支撑棒331a、331b的上部的形式在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的连接棒340,连 接棒340的一侧面上部贯通形成有狭槽形态的移动孔341,在移动孔341的下部设置有环形 的固定环342,在其内部中空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移动弹簧部件343。 [0069] 并且,在本体部100的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13、133外侧面上 部,沿水平方向凸出设置有具有结合槽142的结合部件141,在结合部件141的下部设置有环 形的固定环144。 [0070] 另外,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结合部件141和连接棒340的移动孔341之 间设置有移动棒345,移动棒345的一侧插入结合于结合部件141的结合槽142内,另一侧通 过连接棒34的移动孔341插入设置至中空内,并连接至移动弹簧部件343的上端部。 [0071] 这里,移动孔341沿垂直方向以狭槽形态长长地形成于连接棒340的一侧面,移动 棒345的大小以与连接棒340内的中空及移动孔341的大小相对应的形式形成。 [0072] 并且,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下部和连接棒340的下部之间设置有连接 弹簧部件346,连接弹簧部件346的一侧和另一侧端部设置有环部件347a、347b,连接弹簧部 件346的一侧环部件347a结合于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侧面下部形成的固定环 144,另一侧环部件347b结合于在连接棒340的下部形成的固定环342。 [0073] 如此,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和连接棒340的上部借助移动棒345相互连接, 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和连接棒340的下部借助连接弹簧部件346相互连接,从而可以 稳定地分配自行车运动器械1的重心。 [0074]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将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设置为跳舞形态 并使用时,通过使用者的活动,本体部100沿垂直方向升降移动,随着本体部100的移动,通 过本体部100的结合部件141连接的移动棒345借助移动弹簧部件343的弹性沿垂直方向升 降,本体部100的下部也借助连接弹簧部件346沿垂直方向进行升降。 [0075] 另一方面,为了将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变形为骑马形态并使用, 还包括以可分离地插入设置于支撑棒331a、331b的上部的形式在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的 固定棒350,在固定棒350的一侧面沿垂直方向贯通形成有长长地形成的狭槽形态的旋转孔 351,在中空内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具有弹性的旋转弹簧部件352。 [0076] 此时,为了使固定棒350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支撑棒331a、331b的上部,固 定棒350的中空的大小以与支撑棒331a、331b的大小相对应的形式形成。 12 12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9/19页 [0077] 这里,以可空转的形式构成的旋转盖353以可分离的形式设置于固定棒350的上端 部,旋转盖353的下部连接于旋转弹簧部件352的上端部,构成为随着旋转盖353的空转,旋 转弹簧部件352也旋转。 [0078] 并且,在本体部100的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13、133的外侧面上 部分别设置有环形的固定环145。 [0079] 另外,在设置于固定棒350的内部中空的旋转弹簧部件352和设置于各垂直部件 113、133的外侧面的固定环145之间设置有固定弹簧部件355,固定弹簧部件355在其一侧形 成有环部件356,所述固定弹簧部件355的环部件356结合于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 的垂直部件113、133外侧面形成的固定环145,其另一侧通过旋转部件357连接至旋转弹簧 部件352。 [0080] 旋转部件357形成为矩形板形状体,在其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贯通形成有连接孔 357a、357b,所述各连接孔357a、357b中任意一个连接孔357a与固定弹簧部件355的环部件 356连接,另一个连接孔357b与设置于固定棒350的中空内的旋转弹簧部件352连接,其中, 固定弹簧部件355结合于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13、133外侧面形成的 固定环145。 [0081] 如上所述,固定弹簧部件355和旋转弹簧部件352通过旋转部件357相互连接,从而 当旋转弹簧部件352随着固定棒350的旋转盖35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旋转时,旋转部件357 随着以螺旋形态形成的旋转弹簧部件352旋转的同时下降,因此,与旋转部件357连接的固 定弹簧部件355得以下降,当旋转弹簧部件352随着固定棒350的旋转盖353的逆时针方向旋 转而旋转时,旋转部件357随着以螺旋形态形成的旋转弹簧部件352旋转的同时上升,因此, 与旋转部件357连接的固定弹簧部件355得以上升。 [0082]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构成为,随着旋转盖35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部件 357随着旋转弹簧部件352旋转的同时下降,与旋转部件357连接的固定弹簧部件355下降, 随着旋转盖353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部件357随着旋转弹簧部件352旋转的同时上升,与 旋转部件357连接的固定弹簧部件355上升,但也可构成为,随着旋转盖353的顺时针方向旋 转,旋转部件357随着旋转弹簧部件352旋转的同时上升,随着旋转盖353的逆时针方向旋 转,旋转部件357随着旋转弹簧部件352旋转的同时下降,且不限定于此。 [0083] 此时,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下部和固定棒350的下部之间设置有连接 弹簧部件(标号未示出),连接弹簧部件在其一侧和另一侧端部设置有环部件(标号未示 出),一侧环部件结合于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侧面下部形成的固定环(标号未示 出),另一侧环部件结合于在固定棒350的下部形成的固定环(标号未示出)。 [0084] 如此,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和固定棒350的上部通过固定弹簧部件355相互 连接,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和固定棒350的下部通过连接弹簧部件相互连接,从而可 以稳定地分配自行车运动器械1的重心。 [0085] 并且,以分别插入设置于在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两 侧端部形成的中空内的形式设置有固定部件370,各固定部件370以和第一辅助支撑部件 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中空的大小相对应的大小形成并形成为条状。 [0086] 这里,在各固定部件370的一侧上部面向上方分别凸出形成有辅助支撑棒371,在 各辅助支撑棒371的上部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有辅助固定棒372。 13 13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10/19页 [0087] 此时,辅助固定棒372的中空的大小以和辅助支撑棒371的大小相对应的形式形 成,以便辅助固定棒372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辅助支撑棒371的上部。 [0088] 这里,辅助固定棒372形成为内部具有中空的管形态,在其一侧面沿垂直方向贯通 形成有长长地形成的狭槽形态的辅助旋转孔373,中空内设置有具有弹性的辅助旋转弹簧 部件374。 [0089] 并且,以可空转的形式形成的辅助旋转盖372a以可分离的形式设置于辅助固定棒 372的上端部,辅助旋转盖372a的下部连接于辅助旋转弹簧部件374的上端部,构成为随着 辅助旋转盖372a的空转,辅助旋转弹簧部件374也旋转。 [0090] 另外,在本体部100的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13、133两侧面上部 分别设置有环形的固定环147、147’,在设置于辅助固定棒372的内部中空的辅助旋转弹簧 部件374和设置于各垂直部件113、133的两侧面的固定环147、147’之间,设置有辅助固定弹 簧部件375,辅助固定弹簧部件375在其一侧形成有环部件376,辅助固定弹簧部件375的环 部件结合于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13、133两侧面形成的固定环147、 147’,其另一侧通过辅助旋转部件377分别与辅助旋转弹簧部件374连接。 [0091]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本体部100的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各外侧面上部 通过固定弹簧部件355分别连接至各固定棒350的上部,各固定棒350结合于第一辅助支撑 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各支撑棒331a、331b,本体部100的第一本体110及第 二本体130的各两侧面上部通过辅助固定弹簧部件375分别连接至各辅助固定棒372的上 部,各辅助固定棒372结合于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两侧端部, 如此,固定棒350及辅助固定棒372以放射状连接于本体部100,从而可以更加稳定地进行自 行车运动。 [0092] 这里,辅助旋转部件377也形成为矩形板形状体,在其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贯通形成 有辅助连接孔378a、378b,所述各辅助连接孔378a、378b中任意一个辅助连接孔378a与辅助 固定弹簧部件375的环部件376连接竞博JBO官网,另一个辅助连接孔378b与设置于辅助固定棒372的中 空内的辅助旋转弹簧部件374连接,其中,辅助固定弹簧部件375结合于在第一本体110及第 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13、133两侧面分别形成的固定环147、147’。 [0093] 如上所述,辅助固定弹簧部件375和辅助旋转弹簧部件374通过辅助旋转部件377 相互连接,从而当辅助旋转弹簧部件374随着辅助固定棒372的辅助旋转盖372a以和固定棒 350的旋转盖353的旋转相同的形式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旋转时,辅助旋转部件377随着以 螺旋形态形成的辅助旋转弹簧部件374旋转的同时下降,因此,与辅助旋转部件377连接的 辅助固定弹簧部件375得以下降,当辅助旋转弹簧部件374随着辅助固定棒372的辅助旋转 盖372a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而旋转时,辅助旋转部件377随着以螺旋形态形成的辅助旋转弹 簧部件374旋转的同时上升,因此,与辅助旋转部件377连接的辅助固定弹簧部件375得以上 升。 [0094] 此外,本体部100的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各外侧面上部通过固定弹簧部 件355分别连接至各固定棒350的上部,各固定棒350结合于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 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各支撑棒331a、331b,本体部100的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各两 侧面上部通过辅助固定弹簧部件375分别连接至各辅助固定棒372的上部,各辅助固定棒 372结合于各辅助支撑棒371,各辅助支撑棒371结合于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 14 14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11/19页 支撑部件330b的两端,从而使用者使用自行车运动器械1时,可以预防因使用者的体重等重 量使得自行车运动器械1向一侧倾斜而使使用者坠落或跌落的安全事故,并且与现有的自 行车运动器械的重心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自行车运动器械1构成为,重心位于使用者的胯股 所位于的上部,即使在激烈地运动时也可以稳定地支撑使用者的重量。 [0095] 此时,在第一本体220及第二本体130的两侧面下部和辅助固定棒372的下部之间 设置有连接弹簧部件(标号未示出),连接弹簧部件在其一侧和另一侧端部设置有环部件 (标号未示出),并且一侧环部件结合于在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两侧面下部形成的 固定环(标号未示出),其另一侧环部件结合于在辅助固定棒372的下部形成的固定环(标号 未示出)。 [0096] 另外,在支撑部300的支撑部件310、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 330b、固定部件370的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贯通形成有多个紧固连接孔301,在支 撑棒331a、331b、固定棒350、辅助支撑棒371、辅助固定棒372、连接棒340也贯通形成有紧固 连接孔301,通过将紧固部件(未示出)连接至各紧固连接孔301及从各紧固连接孔301分离, 从而以结合及分离的形式构成。 [009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作为对本体部100和支撑部300进行连接的弹性体,虽 然设置有弹簧部件,但为了对本体部100和支撑部300进行连接也可以设置合成树脂材质或 其他多种材质的弹性体,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能更换的形式设置在功能上能够代替的多种 材质及形态的弹性体,这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0098] 车座部500包括: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其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在本体部 100的各垂直部件113、133中任意一个垂直部件113、133的上端部形成的开口;车座移动部 件520,其以可移动及分离的形式设置于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安坐部件530,其以供使用 者就座的形式形成;以及车座连接部件540,其对车座移动部件520和安坐部件530进行连 接。 [0099] 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至在垂直部件113的上端部形成的开 口117a,形成为 形状,并以与在垂直部件113的上端部形成的开口117a及中空(标号未 示出)的大小相对应的大小形成。 [0100] 并且,在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的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贯通形成有设置 孔511,各设置孔511的大小及间隔以与形成于本体部100的各紧固连接孔101、301的大小及 间隔相同的形式形成。 [0101] 另外,车座移动部件520形成为具有移动孔521的管形态,以便可移动地插入设置 于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时,根据使用 者的身体条件在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上滑动移动后固定。 [0102] 为此,车座移动部件520的移动孔521的大小及形状以与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的 大小及形状相对应的形式形成,在车座移动部件520的两侧面或任意一个侧面形成结合孔 523,通过将螺栓等紧固部件(未示出)连接至结合孔523,从而使得车座移动部件520固定在 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上。 [0103] 安坐部件530以供使用者放置臀部而坐下的形式形成,以和普通自行车的车座相 对应的形式形成,但不限定于此。 [0104] 车座连接部件540延长形成于车座移动部件520的上部面,对车座移动部件520和 15 15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12/19页 安坐部件530进行连接,插入设置于安坐部件530的外部面。 [0105] 这里,在车座连接部件540的侧面及安坐部件530的下部侧面的相互对应的位置分 别形成有半球形态的狭槽(标号未示出),使得车座连接部件540和安坐部件530旋转,贯通 各狭槽并紧固螺栓(标号未示出),由此可以以车座连接部件540为基准使安坐部件530固 定。 [0106] 如上所述,构成为安坐部件530以车座连接部件540为基准进行旋转,从而可以以 与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适合的形式设置并使用。 [0107] 另外,在安坐部件530还设置有靠背部件,所述靠背部件以包围使用者的身体的形 式形成为 形状,并以可旋转的形式设置于车座连接部件540的侧面。 [0108] 把手部600包括: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其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在本体部 100的各垂直部件113、133中任意一个垂直部件133的上端部形成的开口117a;把手移动部 件620,其以可移动及分离的形式设置于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把手部件630,其供使用者 用两手抓握;以及把手连接部件640,其对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和把手部件630进行连接。 [0109] 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至在垂直部件133的上端部形成的开 口137a,形成为 形状,并形成为与在垂直部件133的上端部形成的开口137a及中空(标 号未示出)的大小相对应的大小。 [0110] 并且,在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的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贯通形成有设置 孔611,各设置孔611的大小及间隔以与在本体部100形成的各紧固连接孔101、301的大小及 间隔相同的形式形成。 [0111] 这里,把手移动部件620形成为具有移动孔621的管形态,以便可移动地插入设置 于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所述把手移动部件620的移动孔的大小及形状以与把手高度调节 部件610的大小及形状相对应的形式形成。 [0112] 此时,把手移动部件620构成为,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把手高度调节部件 610时,根据使用者的身体条件在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上滑动移动后固定。 [0113] 为此,在把手移动部件620的两侧面或任意一个侧面形成结合孔623,通过将螺栓 等紧固部件(未示出)连接至结合孔623,从而使得把手移动部件620固定在把手高度调节部 件610上。 [0114] 把手部件630以供使用者用两手抓握的形式形成,大致为 形状,沿垂直方向 以可旋转一定角度的形式形成。 [0115] 把手连接部件640对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和把手部件630进行连接,并沿水平方 向以可旋转的形式连接至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通过结合部件(标号未示出)使得把手高 度调节部件610和把手部件630相互连接。 [0116] 踏板部700是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时使用者用脚踩使之 旋转的同时进行运动的部件,设置于本体部100的各下侧水平部件112、132中任意一个下侧 水平部件132。 [0117] 为此,踏板部700包括:踏板移动部件710竞博JBO官网,其具有一个侧面开放形成的 形状 的截面,以便以可移动地安装设置于下侧水平部件132的形式在内部形成有安装空间(未示 出);踏板部件720,其连接于踏板移动部件710的上部面,供使用者用脚踩;以及驱动部(标 号未示出),其获得踏板部件720提供的旋转。 16 16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13/19页 [0118] 在此,形成于踏板移动部件710的内部的安装空间的大小形成为与本体部100的各 水平部件111、131、122、132及垂直部件113、133相对应的大小,并且在踏板移动部件710的 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贯通形成有与本体部100及支撑部300的紧固连接孔101、301 相同大小及间隔的设置孔711。 [0119] 此时,驱动部(标号未示出)的构成和包括车轮、链条及链轮的普通自行车相同,因 此下面省略详细说明。 [01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车座部500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第一本体110的 垂直部件111上端部,把手部600以可分离的形式插入设置于第二本体130的垂直方向上端 部,但是车座部500和把手部600的位置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踏板部700的位置变更车座 部500及把手部600的位置,可以实施多种变更。 [0121] 另外,本体部100还包括使用者可以抬起脚放在上面的脚踏部800,所述脚踏部800 包括:脚踏移动部件810,其以可移动的形式插入设置于本体部100的下侧水平部件112、 132;脚踏部件820,其与脚踏移动部件810连接,供使用者将脚放在上面。 [0122] 所述脚踏移动部件810形成为以可移动地插入设置于本体部100的各水平部件 111、131、112、132的形式具有移动孔的管形态,脚踏移动部件810的移动孔811的大小及形 状以与本体部100的各水平部件111、131、112、132及垂直部件113、133的大小相对应的形式 形成。 [0123] 并且,在脚踏移动部件810的两侧面以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贯通形成有与本体部 100及支撑部300的紧固连接孔101、301相同大小及间隔的设置孔813。 [0124] 另外,脚踏部件820形成为板体,设置为使得使用者在运动中放置脚竞博JBO官网。 [0125] 这里,虽然优选地,在包括于车座部500和把手部600的各高度调节部件510、610的 两侧面沿长度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形成的各设置孔511、611,以具有与本体部100及支撑部 300的紧固连接孔101、301相对应的大小及间隔的形式形成,在踏板部700和脚踏部800的各 移动部件710、810的两侧面沿长度方向以隔开一定间隔的形式形成的各设置孔711、813也 以具有与本体部100及支撑部300的紧固连接孔101、301相对应的大小及间隔的形式形成, 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实施多种变更。 [0126] 因此,将车座部500、把手部600、踏板部700以及脚踏部800设置于本体部100时,将 各设置孔511、611、711、813和各紧固连接孔101、301相同地设置后,向设置孔511、611、711、 813和紧固连接孔101、301贯通螺栓等紧固部件(未示出)并设置,从而可以使得车座部500、 把手部600、踏板部700以及脚踏部800固定设置于本体部100。 [0127] 如此,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形自行车运动器械1构成为,在各构成部形成有紧固连接 孔101、301、设置孔511、611、711、813,将各个孔101、301、511、611、711、813配置于相同位置 后,连接螺栓等紧固部件并设置,由此可以以适合各使用者身体条件的形式变形为多种形 态。 [0128]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以立式形态为基本, 可以变形为坐式形态、跳舞形态及骑马形态并使用。 [0129] 下面对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的多种变形例进行说明。 [0130] 首先,立式形态的情况,如图2至图4所示,配置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的 形 状的第一本体110和以与第一本体110对称的形式配置第二本体130后,对第一本体110和第 17 17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14/19页 二本体130进行相互结合从而形成本体部100。 [0131] 这里,在结合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30之前,先在本体部100的第二本体130及 第一本体110的各下侧水平部件112、132上设置踏板部700及脚踏部800。 [0132] 此时,在踏板部700的踏板移动部件710的安装空间结合第二本体130的下侧水平 部件132后,向与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对应的位置移动,将踏板移动部件710的设置孔711和 下侧水平部件132的紧固连接孔101配置于相同位置后,以贯通设置孔711和紧固连接孔101 的形式连接紧固部件(未示出),由此将踏板部700设置于第二本体130。 [0133] 然后,将脚踏部800的脚踏移动部件810的移动孔811滑动结合于第一本体110的下 侧水平部件111后,向与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对应的位置移动,之后将脚踏移动部件810的 设置孔813和下侧水平部件112的紧固连接孔101配置于相同位置,然后以贯通设置孔813和 紧固连接孔101的形式连接紧固部件(未示出),由此将脚踏部800设置于第一本体110。 [0134] 如此,在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30设置脚踏部800及踏板部700后,将凸出形成 于第一本体110的上侧水平部件111上的结合片114插入设置于在第二本体130的上侧水平 部件131形成的中空(标号未示出),将凸出形成于第二本体130的下侧水平部件132上的结 合片134插入设置于在第一本体110的下侧水平部件112形成的中空,由此形成本体部100。 [0135] 此时,以与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适合的形式调节凸出形成于第一本体110的上侧 水平部件111的结合片114和凸出形成于第二本体130的下侧水平部件132的结合片134在中 空内的插入位置后,将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紧固连接孔101和各结合片的紧固连 接孔101配置于相同位置,然后设置螺栓等紧固部件,从而可以完成本体部100的结合。 [0136] 另外,可以以和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适合的形式调节踏板部700的位置。即,使用 者身高短小的情况,使得设置于第二本体130的下侧水平部件132的踏板部700向第一本体 110的下侧水平部件112侧移动并设置,使用者身高高大的情况,使得设置于第二本体130的 下侧水平部件132的踏板部700向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33侧移动并设置等,如此使得所 述踏板部700和车座部500靠近或远离车座部500,从而可以以和使用者的身高相适合的形 式调节踏板部700的位置。 [0137] 接下来,通过开放形成于第一本体110的垂直部件113上端部的开口117a向中空内 插入设置车座部500,通过开放形成于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33上端部的开口137a向中 空内插入设置把手部600。 [0138] 即,通过开放形成于第一本体110的垂直部件113上端部的开口117a向中空内插入 设置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将车座移动部件520插入设置于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向车座 移动部件520的移动孔521插入设置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由此将车座部500设置于第一本 体110,通过开放形成于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33上端部的开口137a向中空内插入设置 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将把手移动部件620插入设置于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向把手移动 部件620的移动孔621插入设置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由此将把手部600设置于第二本体 130。 [0139] 此时,以与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适合的形式调节插入设置于第一本体110的垂直 部件113的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的高度后,将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的各设置孔511和垂直 部件113的各紧固连接孔101设置于相同位置,然后通过连接紧固部件将车座高度调节部件 510固定设置于第一本体110,以与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适合的形式调节插入设置于第二本 18 18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15/19页 体130的垂直部件133的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的高度后,将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的各设置 孔611和垂直部件133的各紧固连接孔101设置于相同位置,然后通过连接紧固部件将把手 高度调节部件610固定设置于第二本体130。 [0140] 并且,以和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适合的形式使得以可移动的形式插入结合于车座 高度调节部件510上的车座移动部件520移动后,将车座移动部件520的结合孔523和车座高 度调节部件510的各设置孔511设置于相同位置,然后通过连接紧固部件使得车座移动部件 520固定设置于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以和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适合的形式使得以可移动 的形式插入结合于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上的把手移动部件620移动后,将把手移动部件 620的结合孔623和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的各设置孔611设置于相同位置,然后通过连接紧 固部件使得把手移动部件620固定设置于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 [0141] 此外,使得连接于车座部500的车座连接部件540的安坐部件530旋转,从而可以调 节为与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适合,并且使得使用者抓握的把手部600的把手部件630旋转, 从而可以调节为与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适合。 [0142] 此时,车座部500的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的端部在第二本体130方向上配置,从而 使得车座部500位于第一本体110的上侧水平部件111上,把手部600的把手高度调节部件 610的端部在第一本体110方向上配置,从而使得把手部600位于第二本体130的上侧水平部 件131上。 [0143] 如此,在使得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30结合的本体部100设置支撑部300。 [0144] 换句话说,将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各辅助结合片 333b插入设置于支撑部300的支撑部件310两侧端部的中空后,将向上方凸出形成于第一辅 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中心部的支撑棒331a、331b插入设置于在第一 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13、133下端部开放形成的开口117b、137b,从而将支撑 部300设置于本体部100。 [0145] 这里,将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各辅助结合片333b向 支撑部件310的两侧端部内插入时,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以相 互对称的形式配置后,各辅助结合片333b向支撑部件310的两侧端部的中空内插入。 [0146] 此时,为了使得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侧面与支撑部 件310的两侧端部相接而将各辅助支撑部件330a、330b向中空内插入时,向上方凸出形成于 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各支撑棒331a、331b的位置设置为与开 放形成于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13、133下端部的开口117b、137b及中空 相对应的位置。 [0147] 如上所述,向在支撑部件310的两侧端部形成的中空内插入设置第一辅助支撑部 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各辅助结合片333b后连接紧固部件,将第一辅助支撑部 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各支撑棒333a、333b插入设置于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 体130的各垂直部件113、133后连接紧固部件,由此将支撑部300设置于本体部100。 [0148] 此时,使得设置于支撑部300上的本体部100的高度以与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适合 的形式设置后,通过紧固部件进行连接,由此也可以将本体部100设置于支撑部300上。 [0149] 如此,将支撑部300结合设置于本体部100,从而通过支撑部件310及对支撑部件 310的两侧进行支撑的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来支撑因使用者运 19 19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16/19页 动导致的晃动。 [0150] 如上所述,在本体部100依次结合设置踏板部700、脚踏部800、车座部500、把手部 600及支撑部300,从而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形成为立式形态。 [015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将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构成为立式形态,说明 了在本体部100依次结合设置踏板部700、脚踏部800、车座部500、把手部600及支撑部300的 一个例子,但为了使用者的便利,可以对上述顺序进行变更,不限定于此。 [0152] 如此,通过变形为立式形态的本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运动时,使用者的 臀部位于车座部500的安坐部件530,使用者的双手抓握把手部600的把手部件630,此时,使 用者为了用双手抓握把手部600,采取背部倾斜一定角度的形态的动作等,如此,使用者以 立式形态摆好姿势后,使用者的脚去踩踏板部700的踏板部件720,反复踩踏板进行自行车 运动。 [0153] 另外,坐式形态的情况,如图5所示,可以从上述的立式形态只变更一部分而构成。 [0154] 即,在通过使得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相互结合而形成本体部100之前,先在 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30设置脚踏部800和踏板部700,并将踏板部700设置于第二本体 130的垂直部件133,此时,踏板部700以位于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33外侧的形式设置。 [0155] 这里,也可以以和使用者的身体条件相适合的形式调节踏板部700的位置。即,使 用者身高短小的情况,使得设置于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33的踏板部700向上侧水平部 件131侧移动并设置,使用者身高高大的情况,使得设置于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33的踏 板部700向下侧水平部件132侧移动并设置等,如此使得所述踏板部700和把手部600靠近或 远离把手部600,从而可以以和使用者的身高相适合的形式调节把手部600的位置。 [0156] 如此,在第一本体110的下侧水平部件112及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33设置脚踏 部800及踏板部700后,将凸出形成于第一本体110的上侧水平部件111上的结合片114插入 设置于在第二本体130的上侧水平部件131形成的中空,将凸出形成于第二本体130的下侧 水平部件132上的结合片134插入设置于在第一本体110的下侧水平部件112形成的中空,由 此形成本体部100。 [0157] 接下来,通过开放形成于第一本体110的垂直部件113上端部的开口117a向中空内 插入设置车座部500,通过开放形成于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33上端部的开口137a向中 空内插入设置把手部600,设置为车座部500的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和把手部600的把手高 度调节部件610的端部以朝向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外侧的形式配置,将车座移动 部件520插入连接于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并将安坐部件530设置于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 将把手移动部件620插入连接于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并将把手部件630设置于把手高度调 节部件610。 [0158] 如上所述,以使得端部朝向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外侧的形式设置在第一 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各垂直部件113、133上端部设置的车座部500及把手部600的车座 高度调节部件510及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从而以比立式形态更远的形式形成插入设置于 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及把手高度调节部件610的安坐部件530及把手部件630之间的间隔, 因此使用者可以以坐式形态使用自行车运动器械1。 [0159] 并且,在本体部100设置车座部500及把手部600后,设置支撑部300,从而将根据本 发明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形成为坐式形态。 20 20 CN 114096332 A 说明书 17/19页 [0160] 如此,坐式形态的情况,从立式形态变更踏板部700的位置,变更车座部500和把手 部600的位置,使得车座部500和把手部600之间的距离比立式形态变远后,使用者采取坐式 形态的姿势后进行自行车运动。 [0161] 另外,跳舞形态的情况,如图6及图7所示,是以立式形态为基本变更一部分的变形 例。 [0162] 即,根据本发明的跳舞形态的多变式自行车运动器械1将脚踏部800及踏板部700 设置于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30的下侧水平部件132,将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 各结合片114、134插入结合于第二本体130及第一本体110的各中空内而形成本体部100后, 将车座部500设置于第一本体110的垂直部件113,将把手部600设置于第二本体130的垂直 部件133,车座部500的车座高度调节部件510以朝向第二本体130的形式插入设置于垂直部 件133的开口117a,并位于第一本体110的上侧水平部件111上,把手部600的把手高度调节 部件610以朝向第一本体110的形式插入设置于垂直部件133的开口137a,并位于第二本体 130的上侧水平部件131上,如此设置从而将脚踏部800、踏板部700、车座部500及把手部600 设置于本体部100。 [0163] 之后,将支撑部300设置于本体部100。 [0164] 此时,将插入设置于支撑部300的支撑部件310两侧端部的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 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向支撑部件310的外侧抽出一定部分,拉长支撑部300的整体长 度,使得向上方凸出形成于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中心部的支 撑棒331a、331b和第一本体110及第二本体130的垂直部件113、133之间隔开一定距离。 [0165] 如上所述,从支撑部件310的两侧端部向外侧抽出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30a及第二 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各辅助结合片333a、333b的情况,向上方凸出形成于第一辅助支撑部 件330a及第二辅助支撑部件330b的中心部的各支撑棒331a、331。

搜索